怎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?这3个阶段,要针对性培养!
1974年,联合国公布了7大类的基础学科,数学和逻辑学排在前两位,这说明,逻辑思维能力的地位,被大多数国家认可。
那么逻辑思维能力强,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呢?
学业上:数学成绩好
多项研究表明,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,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知识点,特别是在数理化等偏理科的学科里,优势更为明显。
可能对于物理和化学这两科文科生不用学,但是数学是一个通学的学科,如果逻辑思维能力不好,那么数学成绩很难提高。
社交上:轻松不吃力
逻辑思维能力强,在社交上同样占据优势。当一个人思维清晰的时候,往往伴随着高情商,这样遇到问题,他们的表达以及解决能力也相对更好,从而给对方的体验好感大幅上升。
试想,如果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差,一个问题半天不能理解,或者一件事情很久解释不清楚,甚至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情况,那么对方的耐心就会逐渐消逝,以后也不愿再与之来往了。
工作上:更容易成功
逻辑思维好的优势,在工作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。
当一个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,其看待问题更加全面,考虑问题的条理更加清晰,目光也更加敏锐。而重要的是,他们的决策能力更强,这样就能容易抓住成功的关键点,从而更容易走向成功。
当然也不是说,具备理性思维的孩子,在处理事情方面要优于具备感性思维的孩子,然而这项能力也不是天生的,是需要通过后天努力学习训练,尤其自然科学对这种能力的养成,具有很大的影响。
但也不是说学会了自然科学,也就有了理性思维,有些人即便具备科学知识,但如果对科学方法与精神没有深悟的体验,是没有办法真正养成这种能力的。
孩子具备理性思维有什么好处?
判断力强、有个人想法
有些孩子多数事情都是由父母抉择,自己从不会在事情上提出自己的想法,这是相当不好的现象,在这一方侧重训练,就会让孩子慢慢有自己的想法,在抉择方面,也不需要再仰赖父母,自己就能做抉择。
做事有条理
在生活中,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,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能力,懂得举一反三、不死脑筋,就是逻辑思维强的表现,处事不灵活也是现今多数人的通病。
对事物认识更加客观
孩子长大成人之后,在工作方面,思考的问题也会比较片面,很容易犯大错误,那么在思维能力的训练之下,就会让孩子用更多角度考虑问题,也不会再只是主观地思考问题了,会看到更多事物的多面性。
做事严谨,不丢三落四
现今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,往往都会有丢三落四的情况产生,这其实也是逻辑思维不好的缘故,因此具备有好的逻辑思维,通常孩子都较为严谨。
怎样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?
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: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,并且通过这种认识,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。
举个例子,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刮风、雨雪等天气现象,称之为感觉;而思维即思考为什么会刮风下雨,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和联系。
当然,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孩子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动作思维阶段、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。
1、动作思维阶段
桌上放着一个苹果,宝宝矮小够不着,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,于是把凳子搬过来,自己爬上去,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。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不到三岁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,思维在动作中进行。
2、具体形象思维阶段
3-6岁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,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。这时,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玩具或积木时,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,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,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,利用儿童的好奇心,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,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。
3、抽象逻辑思维能力
6-11岁是培养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。一只狗有4条腿,两只狗有8条腿,三只狗有多少条腿?这种问题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。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学会独立思考,不要给儿童现成的答案。
逻辑思维能力到底怎么培养?
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,要培养儿童的智力,就要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。逻辑思维的培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始。
学习分类法
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,如根据颜色、形状、用途等。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,即事物的相同点,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,增强其观察能力。
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
首先,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,如家具、运动、食品等,使孩子明白,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。同时,还应让孩子了解,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,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。如动物-鸟-麻雀。
了解顺序的概念
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,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。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、从硬到软、从甜到淡等,也可以反过来排列。
建立时间概念
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,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,理解其含义,对孩子来说,无疑是必要的。当孩子真正清楚了“在……之前”、“立即”或“马上”等词语的含义后,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。
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
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就能从1数到10,甚至更多。但与其说是在数数,不如说在背数。应该把数字具体化,如“1个苹果”、“3个人”等。
父母在孩子数数时,应多点儿耐心。日常生活中,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,父母们尽量讲得准确。同时,还应注意使用“首先”、“其次”、“第三”等序数词。